自动发货>收到卡密后>用"QQ登录"方式到本站>在线充值它
资源导航

【艺术品味】苏格拉底临终之时说了什么 139737

培训4.43 MB2021-10-24 12:03:21

所属:音频讲座>ID号:139737

下载

需要20点数下载(1点数=1元)

访客评分

3

986人

资源简介:

【艺术品味】苏格拉底临终之时说了什么——更多资源,课程更新在

资源,名师讲座课程简介:

【艺术品味】苏格拉底临终之时说了什么

从文学史的角度观照西方文化,我们会较为清晰地发现其源头无非就是"两希文化"。什么是"两希文化"呢?第一个"希"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;第二个"希"是指希伯来文化。

前者是以人为本的,后者是以神为本的;前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,释放天性;后者否定人的自然欲望,抑制天性;前者的神都像人,种种"俗事"一样都没有落下,动不动就跑到凡间诱引曼妙少女;后者的人都不像人,个个都背负着"原罪",成了上帝的"迷途羔羊",终其一生都在"赎罪"。

这两种文化在数千年的时光里彼此交错,此消彼长,共同形成了近代西方的思想意识形态,对世界产生了莫大的影响。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文化的奠基人,则被认为是和中国的孔子一般的伟大人物,所以我们称之为"西方孔圣"。

苏格拉底之死,作为一个历史事实,早已被专家学者论述了无数次。苏格拉底死的时候大约是七十岁,并非善终,而是于监狱中饮下毒酒而死,当局给他定的罪名是"宣传异端邪说"、"蛊惑青年"等等。他本可以逃到其他城邦去,但是为了其坚信不疑的真理与信仰,他选择留下来接受审判,即所谓的"为真理而死"。苏格拉底本人在世期间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,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有关的言论,都是他的学生以对话录等形式流传下来的,其中真知灼见不在少数,敦敦教诲犹入心声,真可称得上是"掷地有声"。

我们从苏格拉底临死之前数小时的对话录《斐多》中摘录一些句子,供大家了解。采用的是杨绛先生的译本。

首先苏格拉底谈到了他对哲学家的认识,他认为"真正的追求哲学,无非是学习死,学习处于死的状态"。这句话乍看起来确实难以理解,或者会被片面地理解为"哲学家就是找死的"。但这实际上表明了苏格拉底对于"灵"与"肉"之间的关系的态度——灵魂是睿智的,追求纯真之境的;肉体是愚昧的,只知满足欲望的。一个哲学家如果想要探求事物的真相,就必须抛开肉体感官的束缚,用灵魂去觅得真理,而这种方式隐喻的表达便是"学习死、学习处于死的状态"。

由此他进一步阐发了他第二个观点,"灵魂不灭且转世回生"。苏格拉底在阐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道家的影子,他说这世上的一切东西都有相反的一面,就像一枚硬币一样,而正反两面是一种相反相生的关系。类推及至生死观,便成了生的反面是死,死的反面是生,人的肉体虽然陨灭了,但其灵魂却在某一个地方等待着回到人间。灵魂在生与死之间穿梭,不带肉体,却保留着智力,人们面对某些具有特质的事物(比如"美")存在的本能反应,就是证据,所以——"认识就是记忆"。

接下来,苏格拉底又回应了他的两位门徒对以上观点的进一步反驳,结果是使之前观点的论证更加完备了。

除此之外,苏格拉底还说了一点儿题外话——"厌恶论证就等同于厌恶人类"。一个人对于某种论证的认识很像人际交往——刚开始我全身心地信任一个人,可是后来那个人却背叛了我,我感到沮丧但并不灰心,经过一段时间,我又全身心地信任了另外一个人,然而那个人后来也背叛了我。渐渐的,我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,甚至进而厌恶人类。

同理,在无数次的颠覆与反颠覆之后,有的人索性厌恶论证,抛弃论证,代之以口号和谩骂来充当思考的方式。但是,朋友们,人生难得一知己,那完美的论证,契合的真理又怎会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到呢?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曾明白,也从未去追寻;很多人追寻了一生,却未曾得到答案;很多人得到了答案,却是在临死之前恍然大悟的。如果你足够幸运,在有限的人生之中觅得了自己的真理,请保持下去,苏格拉底临死之前的话语就是我们最好的行为标杆。

本软件是会员软件,如果你是会员,请登陆。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
现在仅需¥20点数
市场价 ¥988 立即下载 点数购买规则 报告下载错误

用户评论

   

评论摘要(共 0 条,得分 0 分,平均 0 分)



用户名:

分 值: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

内 容:

通知管理员